昨天我才批判中國時報社論 “國際瞭望-美國「重回」東南亞幹什麼” 一文利用強烈暗示性的手法, 企圖醜化美國而美化中國. 不料今天竟又有一則消息批露, 經濟部經過專家學者的設計推出了 ECFA 說帖的四格漫畫, 也是利用強烈暗示性的手法企圖醜化臺灣的老住民. 這四格漫畫說操台灣國語的老住民對 ECFA 完全不瞭解, 是低級的, 是對人生得過且過的.
嚴重的是這竟然是中華民國的正式官方文宣! 在美國官方敢發表這樣嚴重岐視種族的文宣嗎? 然而經濟部對任何希望糾正這樣惡劣行徑的訴求,一概只有一句話回應: 你們不要撕裂族群!
是誰在撕裂族群? 藍獸及中國人顛倒是非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程度!
=============================================
為了強行推銷連馬政府官員自己都不知道內容是什麼的 ECFA,經濟部經過專家學者的設計,推出了 ECFA 說帖的四格漫畫,主要是兩位主角一哥與發嫂的對話。
經濟部還特別為了這兩位代言漫畫人物的身份做了簡介:
●反對 ECFA 的一哥
年齡:45歲
籍貫:台南(閩南人)
職業:傳統製造業業務
學歷:五專畢
人格特質:操台灣國語,對人生得過且過,是只會說大話的人。對 ECFA 完全不瞭解,擔心兩岸簽訂 ECFA 後,可能會因公司面臨營運困難而被裁員。
●贊成 ECFA 的發嫂
年齡:40歲
籍貫:新竹(客家人)
職業:貿易公司主管
學歷:大學畢,現於 EMBA 進修中
人格特質:已婚職業婦女,個性積極,精通國台英日語,總以客觀角度看待事物,具求知精神及理財觀念。對 ECFA 議題相當瞭解。
上述人物描述裡的岐視意味,以及看似經過巧妙設計的、明目張膽的挑起族群對立的用詞,讓人震驚。
首先,反不反對 ECFA, 跟籍貫有什麼關係?
以前政府在身分證顯示的資料中,拿掉「籍貫」一欄,目的不就是要化解族群對立嗎?現在政府竟然公然拿「籍貫」來貼標籤?
為什麼又必須選「台南人」?台南是前總統陳水扁的故鄉,台南縣市是泛綠到現在還沒有嘗到選舉敗績的地方,可以 說,台南是泛綠支持者的重鎮。把「台南人」跟那些負面的人格描述連在一起,一來讓民眾在閱讀該說帖時,不知不覺在潛意識中被灌輸「泛綠=低級」的醜化印 象,二來又不著痕跡地將阿扁以及阿扁支持者醜化。
這一招實在太高明,沒有情緒激動、沒有齜牙咧嘴、沒有髒話罵人,在一個平鋪直述的過程中,暗暗地把幾個因素:泛綠、台灣人、台南人、阿扁、阿扁支持者、低級、不求上進、台灣國語、沒腦袋,全部緊緊地綁在一起。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個「籍貫」的影射,很巧妙地避開「外省人」。所提到的強烈對比是在用「客家人」與「閩南人」之間,兩者都是屬於「本省人」。這一招也很高,讀者在不知不覺間會被灌注這樣的印象:
(1)ECFA 的對立,發生於「本省人」之間;
(2)「高級」的本省人,是跟馬英九政府站在一起的;
(3)只要「低級」的本省人跟政府站在一起,就不再低級了。
在這種強烈暗示性文宣中,台灣人被分化成高級、低級兩派,除了將反對 ECFA 的那一派貼標籤成「低級」外,也加深了台灣人內部族群之間的對立,埋下了「分化台灣人」的種子。
用說帖來解釋政策,就針對 ECFA 的內容與影響來說就可以,根本不需要有任何跟政策無關的人格特質、籍貫學歷的描述。但是,馬政權卻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以「高級低級、北部南部」等強烈地域色彩與對比的人格特性賦予在一哥與發嫂的身上,利用此機會羞辱那些反對ECFA 的人,並趁機分化台灣人、撕裂台灣社會。
一國政府,使用公權力公然用這種充滿族群岐視的文宣來使社會兩極化,台灣人能不憤怒嗎?
這個新聞一出來,已經有許多關心台灣的英文新聞與部落格寫了好幾篇長文討論並嚴厲批判。但是,在「郭冠英事件」中聲嘶力竭地起來抗議的台灣人,好像靜悄悄地沒有什麼動作,除了民進黨立委強力要求政府三天內撤回卡通之外,論壇裡也沒有多少抗議聲音,台灣知識份子也好像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則消息。
「郭冠英事件」畢竟是個人言行,但這個卡通卻是政府使用公權力公然對台灣人羞辱。照理講,這個漫畫羞辱台灣人的事情,應該比郭冠英事件要嚴重百倍千倍才是。台灣知識份子的靜默,似乎顯示對政治事件嚴重程度的敏感度不夠精確──好像那些當面使用侮辱性辱罵言語的個人,就應該發動所有台灣人的動能將之消滅;但使用隱性言語的暗示性醜化文宣,就好像不痛不癢無所謂。
馬政權對台灣知識份子這種「小不忍就反擊、慢火燒不在意」的心態,大概看得很清楚透徹,要不然也不敢在「郭冠英事件」的風暴之後,使出這一招來。
最後,我必須提醒讀者:一個被撕裂的對立社會,不管你是藍綠,你都會是受害者。我建議所有反對撕裂族群、反對族 群對立、反對社會兩極化的所有黨派與團體,不管藍綠黑白,聯合發表一個聲明,強烈抗議馬政府的撕裂台灣社會的行為,堅決要求馬政府撤回這個製造族群對立的 羞辱性的文宣並公開道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